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2021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印發,擘畫我國新時代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宏偉藍圖。
黨的十四大報告(1992年10月12日)的第二部分“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中,關于“加速科技進步,大力發展教育,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方面,首次提出完善保護知識產權制度,原文如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振興經濟首先要振興科技。只有堅定地推進科技進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主動。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著加速發展、調整結構、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務,尤其需要全社會提高科技意識,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進步?萍脊ぷ饕嫦蚪洕ㄔO主戰場,在開發研究、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基礎性研究這三個方面合理配置力量,確定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標。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中,中華民族要占有應有位置。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與經濟有效結合的機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認真抓好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所占的含量,促進整個經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黨的十五大報告(1997年9月12日)的第五部分“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中,關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再次提出實施保護知識產權制度:
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需求對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支持和鼓勵企業從事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使企業成為科研開發和投入的主體。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要以不同形式進入企業或同企業合作,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解決科技和教育體制上存在的條塊分割、力量分散的問題。鼓勵創新、競爭和合作。實施保護知識產權制度。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激勵機制。積極引進國外智力。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
黨的十六大報告(2002年11月8日)的第四部分“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中,關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除了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提出鼓勵科技創新,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加強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形成促進科技創新和創業的資本運作和人才匯集機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抓緊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興建南水北調工程。實施海洋開發,搞好國土資源綜合整治。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2007年10月15日)的第五部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黨的十八大報告(2012年11月8日)的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重大技術瓶頸。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準、激勵機制、轉化機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2017年10月18日)的第五部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關于“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提出: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原文如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大報告(2022年10月16日)第五部分內容,“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鄙钊雽嵤┛平膛d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原文如下:
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二、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三、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